早期猿类大约两千五百 前开始出现。现代小猿在一千八百 前出现,猩猩则出现于一千四百 前,大猩猩出现于七百 前,人类和黑猩猩则在三百——五百 前出现。
哺乳动物,与猴相似,比猴大,颊下没有囊,没有尾巴,猩猩、大猩猩、长臂猿等都是。
虽然人们常把猿猴并称,有时候将猴也称为猿,而猿有时也会称做是猴,不过他们在生物学上是不同的动物。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猴有尾巴,而猿没有。在分类学上,人是猿的一种。
最著名的为普通黑猿,它最早为人们所知。黑猿的平均体重为50千克,平均脑量为400毫升,身高达1.5米,雌雄两性的差异要比大猿和褐猿小得多。
毛色一般呈黑色,喜欢在树上活动,能在树上构筑临时用的巢,以供晚上睡觉用。善于臂行,有时下地活动可以勉强地直立行走,但快跑时需用前肢撑地。
喜群居,每群可达10只以上,最多时可达30~40只。杂食性,除素食外,常捕捉小鸟兽吃。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刚果河和尼日尔河流域热带森林中。
汉字"猿"的演变历程源远流长,从最早的甲骨文开始,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形态逐渐发展。甲骨文中的猿字,以其独特的图形描绘了这种动物的特征,它代表了早期人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和记录。
随着时代的推移,猿字的形态在金文和小篆中得以进一步规整和简化。小篆中的猿字,线条更为流畅,但仍保留了原始的象形元素。而隶书的出现,使得猿字的书写更为规范,但同时也失去了部分原始的野性韵味。
在现代字体中,宋体字的"猿"字拼音为"yuán",注音为"ㄩㄢˊ"。它的部首为"犭",在简化字中,部外笔画和总笔画都为10笔。繁体字的部首变为"犬",在五笔输入法中,对应编码为86/98的QTFE,仓颉码为KHGRV,郑码为QMJR,电码为3737。
在笔顺编号中,"猿"字的书写顺序为3531212513534,而四角号码则为44232,其在计算机编码中的UNICODE值为733F。这些细节反映了汉字从古至今的演变过程,每一个阶段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。
扩展资料
猿是灵长目人猿总科动物的通称,包括两个科。虽然人们常把猿猴并称,有时候将猴也称为猿,而猿有时也会称做是猴,不过他们在生物学上是不同的动物。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猴有尾巴,而猿没有。在分类学上,人是猿的一种。早期猿类大约两千五百 前开始出现。现代小猿在一千八百 前出现,猩猩则出现于一千四百 前,大猩猩出现于七百 前,人类和黑猩猩则在三百-五百 前出现。
猿玃的解释
泛指猿猴。玃,大母猴。前蜀朱希济《妖妄传·周济川》:“乃一白骨小儿於庭中……巨川以掌击之,随掌堕地,举即在床矣,腾趠之捷若猿玃。”
词语分解
猿的解释猿á哺乳动物,与猴相似,比猴大,颊下没有囊,没有尾巴,猩猩、大猩猩、长臂猿等都是:猿猴。猿人。部首:犭;玃的解释玃é古书上说的一种大猴子:“故狗似玃,玃似母猴,母猴似人。”古同“攫”。部首:犭。